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鱼腩的壮志

——与大虾同盘。 盘,是考盘,考盘在涧、在阿、在陆. . .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七种芜器——④地图  

2005-03-07 00:00:00|  分类: 行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上一篇:七种芜器——③绳子
下一篇:七种芜器——⑤书包

  我喜欢地图,这种喜欢甚至是与生俱来的,小时家徒四壁,唯一的挂画便是那祖国地图,字还没认得,但那山河形状却早已熟看。上小学时,拿着地理课的图册,最爱与同桌玩捉“迷藏”,互挑一个生僻难寻的地名,看谁找得快,上课开开小差,总是轻松快乐的,悄悄透露一下,我的杀手锏可是那西藏的“普兰”。

  至小就对自己的方向感充满信心,无论是上县城还是赶省会,总无畏于那些密如蛛网的道路,扯了父亲的手要领着往前走,父亲也乐于看我的劲儿。不过,又当看到我常常自个儿跑出去在大街上悠逛,也不免要担心了,但那时他还不知道,当这孩子长大了,满天下乱跑(甚至有时还瞒着家里)才真正让他揪心呢。

  读书看小说,总爱在手边放一本地图册,遇到地名随时检索印证,觉得事半功倍,很直观,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,又长地理上的见识,象读沈从文的《湘行散记》、郑振铎的《西行书简》等,备本地图简直是必不可少的。如果书本本身就附有地图那就更好了,象姚雪垠的《李自成》、凡尔纳的探险小说后面都是有的,那些插页总让我翻得最残破。

  学校图书馆的大厅里,有一盘巨大的中国立体地图,斑斓浮凸,振人心弦,天山、昆仑、喜马拉雅、横断、…那些殷红得近黑的、深邃高昂、波澜壮阔的山川高原,极大的刺激着我的视神经,每每经过,总要伫足流连、神游无数,那些北方的河、西部的山、东边的海、…魂牵梦绕!于是,终于有了我的第一次远行,起步便是要迈向最遥远的对角线的另一端。

  旅途里每到一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买一张地图了,小心仔细的回字形叠好,放在最方便的口袋里。有时为了尽量减少行李,甚至也不带图册,而用手绘,只把所需的画好、记牢。记得去绍兴时,在图书馆找到咸丰年代的绍兴府村镇图、晚清东昌坊示意图、新台门的房舍位置图、百草园示意图等等,全都一页一页的描到笔记本上。

  有时太依仗地图太自信了,少问路,总宁愿自己先闯一下,这也是一弊,少了许多与当地人沟通的机会,有时也浪费了时间多走了弯路。说一件有趣的事儿,在歙县,我握着半幅简图,香烟盒大小,连街道名都没有,只有几个景点位置。此处地形很特别,练江在地图的左下方绕城蜿蜒而过,两岸景物街道相仿,有两条桥在6点和9点钟方向跨江而过,车站标在6点钟的桥边北岸,中央位置是市中心。

  中午抵埗,下车后以6点钟桥为坐标,自信的背桥往市中心方向走去,谁知越走越偏僻,返回桥上,再看地形,觉得没错啊,另一桥在左方远处,前面就该是县城,于是再走,又不对头,却牛脾气偏不愿问人。徘徊再三,又回到桥上,终于猛然醒悟,自己原来不是在6点的桥上,而是9点!一下车就错了,那车站根本就不是地图标的汽车站!自己其实一直都在9点桥的西岸,刚才背桥而行,6点桥恰好也出现在左手方向,则更加迷惑了我,其实我是走到地图以外了!

  2003-08-08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5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